精彩小说尽在零点阅读!手机版

零点阅读 > > 小僧慧明(慧明河生)在线阅读免费小说_完整版小说免费阅读小僧慧明(慧明河生)

小僧慧明(慧明河生)在线阅读免费小说_完整版小说免费阅读小僧慧明(慧明河生)

周子其 著

奇幻玄幻完结

奇幻玄幻《小僧慧明》是大神“周子其”的代表作,慧明河生是书中的主角。精彩章节概述:在红尘与山野的交界,有一座不供香火的小庙,名为 “一念斋” 。庙中无佛像,只燃一盏长明青灯。 斋内住着一位小和尚,名曰慧明。他天生慧根,能感知世间执念。他的修行,并非诵经礼佛,而是倾听——倾听那些被爱恨嗔痴所困的世人,讲述他们放不下的过往、求不得的执念、忘不了的故人。 身负血海深仇的将军,在他面前卸下无形的铠甲; 寻子半生的母亲,在他灯前放下永诀的寒衣; 磨刀一生的老叟,在他殿内参透虚妄的追求…… 每一个故事讲完,倾诉者便能卸下重担,重获新生。而那一缕执念,便会化作青烟,汇入灯中,成为灯油,让那灯火愈发温润明亮。 慧明从不过问对错,也不妄断是非。他只是一面清澈的镜子,映照人间悲欢;他只是一盏温柔的青灯,引渡迷途之魂。 在这里,一盏青灯,一杯清茶,一个故事。 渡的是执念,见的是人心,暖的是人间。

主角:慧明,河生   更新:2025-10-05 21:15:2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青灯里的火苗,自那老将军走后,似乎更凝实了些许。

慧明每日依旧洒扫、诵经、奉灯,只是擦拭灯盏时,动作会格外轻柔,仿佛怕惊扰了其中安歇的魂灵。

如此过了月余,山间秋意渐浓,枫叶染上了一层薄红。

这日黄昏,没有风,山间雾气氤氲。

慧明正在斋内添灯油,忽闻一阵极轻微的脚步声,迟疑、琐碎,停在门外,许久没有动静。

他推开木门。

门外站着一个妇人。

看年纪不过西十上下,鬓角却己星星点点染了霜色。

她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蓝布裙袄,身形瘦削,怀里紧紧抱着一个布包,手指因用力而骨节突出。

她的眼神空茫,像是蒙着一层永远擦不掉的雾气,在山门前徘徊不定,仿佛不知该进该退。

“女施主,”慧明合十轻唤,“山中雾寒,进来歇歇脚吧。”

妇人受了一惊般抬起头,看到慧明清净的眉眼,戒备稍缓。

她犹豫着,最终还是迈过了那道门槛,脚步虚浮得像是一片落叶。

她不肯坐蒲团,只拘谨地坐在门槛旁的一张矮凳上,将那个布包紧紧地搂在怀里,仿佛那是她的全部。

慧明为她斟了一碗热茶。

她并不喝,只是用冰凉的指尖摩挲着温热的陶碗壁。

“小师父……”她开口,声音干涩,“我……我好像,把我儿子弄丢了……”慧明静静地看着她,没有催促。

“他们都说,河生……河生他回不来了。”

妇人眼里的雾气更浓了,“可我不信。

我就是……就是出来找他的。

走着走着,看见这里的灯,就……就过来了。”

“河生,”慧明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声音温和,“是个好名字。”

妇人像是被这句话触动了心肠,一首紧绷的肩膀微微塌了下来。

“他生在发桃花汛的时候,他爹说,就叫河生吧,命里带水,好养活。”

她喃喃着,目光投向跳动的灯焰,仿佛能从那光里看到往昔。

“他从小就乖,不像别的男娃那般皮实……最喜欢跟在我后头,我去河边洗衣,他就蹲在岸上玩石子,一颗一颗,能摆弄一下午……”她的语调平缓下来,陷入了回忆。

“后来呢?”

慧明问。

“后来……”妇人眼神一黯,“他爹在矿上没了,家里日子难。

河生十五岁那年,说要去城里码头找活计,挣钱养家。

我拦不住……他走的那天,也是这样的秋天,雾蒙蒙的。

他说,‘娘,等我挣了钱,给你扯新布做棉袄,冬天就不冷了。

’他这一去,就再没回来。”

妇人的声音开始发抖,“头两年,还有信捎回来,说在码头扛包,活计虽累,但东家厚道……后来,信就断了。

我去找过,码头上的人说,前年夏天发大水,冲走了几条船,河生……就在其中一条上,连尸首都没寻见……”斋内一片寂静,只有灯花细微的爆响。

“我不信!”

妇人忽然激动起来,用力摇头,“河生水性那么好,桃花汛都淹不着他,怎么能被水冲走?

他们定是骗我的!

他肯定是去了别处做工,太忙了,忘了捎信……对,定是这样……”她像是要说服自己,一遍遍地重复着。

可那空洞的眼神和微微颤抖的身体,却暴露了她心底深处早己相信,只是不愿承认的事实。

“我就在家等,等了一年,又一年……地里收成不好,屋子也快塌了……我等不下去了,就出来找他。

从村里走到镇上,从镇上走到县里,走到这里……我问遍了所有人,都说没见过他……”她低下头,泪水无声地滑落,滴在怀中紧抱的布包上,洇开一小片深色的湿痕。

“女施主,”慧明看着她怀中那个洗得发白、边角却磨损得厉害的蓝布包袱,轻声问,“这里面包着的,是给河生的东西吗?”

妇人浑身一颤,像是被说中了最深的秘密。

她迟疑了许久,才用颤抖的手,一层层,极其缓慢地解开那个布包。

里面是一件半新的、靛蓝色的棉布夹袄,针脚细密扎实。

只是存放太久,颜色有些黯淡。

夹袄的心口位置,用同色的丝线,绣着一朵极小的、不易察觉的莲花。

“我……我给他做了新棉袄。”

妇人抚摸着那朵莲花,动作轻柔得像是在触碰婴儿的皮肤,“那年冬天冷得邪乎,我总梦见他在外头受冻……就想着,得给他做件厚的。

这莲花……我偷偷绣的,都说莲花保佑平安,我就想着,菩萨能看到,就能保佑他平平安安……”她的眼泪大颗大颗地落下,打在棉袄上,也打在那朵承载了母亲所有祈愿的莲花上。

“可我做好了……却不知道该往哪里寄……我不知道我的河生……到底在哪儿啊……”她终于崩溃,伏在那件永远送不出去的棉袄上,失声痛哭。

那哭声里,是十几年寻而不得的绝望,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恸,是所有希望被现实一点点磨成粉末的凄凉。

慧明没有劝阻,只是安静地陪着她。

佛前的青灯,火光似乎也感受到了这份悲伤,温柔地摇曳着。

不知过了多久,妇人的哭声渐渐停歇,变成低低的啜泣。

她抬起头,眼里的雾气仿佛被泪水冲散了一些,露出后面深不见底的疲惫和……一丝茫然的释然。

她怔怔地看着怀中那件棉袄,看了很久很久,然后,伸出手,极其轻柔地,抚平了上面被泪水打湿的褶皱,也抚平了那朵小小的莲花。

她不再说话,只是默默地将棉袄重新包好,动作缓慢而郑重,仿佛在进行一个无声的仪式。

包好后,她却没有再紧紧搂住,而是将它轻轻放在了身旁的矮凳上。

她站起身,对着慧明,深深地行了一礼。

然后,她转过身,步履依旧有些蹒跚,却不再有来时那种无根的飘忽,一步一步,走出了“一念斋”,走入门外那片将散未散的晨雾里。

慧明走到门边,看着她瘦削的背影消失在山道尽头。

他回过头,目光落在那盏青灯上。

只见一缕极淡极淡的、带着水汽的青色烟丝,从门外袅袅飘入,绕着灯盏盘旋三圈,最终依依不舍地,融入了那温暖的光晕之中。

灯火轻轻一跳,光色似乎更加柔和、悲悯。

矮凳上,那蓝布包袱安静地躺在那里。

慧明走过去,没有打开它。

他只是双手合十,对着那件凝聚了母亲十几年思念与等待的棉袄,对着那盏又承载了一段人生悲欢的青灯,低眉敛目,轻声道:“阿弥陀佛。”

“回不了家的孩子,找不到路的娘亲……如今,都回家了。”

山雾渐散,天光微亮。

檐角的铜铃,在清新的空气里,发出清越悠长的回响。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