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零点阅读!手机版

零点阅读 > 其它小说 > 灵蚀都市

灵蚀都市

子墨偷偷的 著

其它小说连载

《灵蚀都市》这本书大家都在其实这是一本给力小小说的主人公是于明奎林讲述了​我叫于明他们说我车祸后得了精神病我比谁都清我能看见你们看不见的东西——地铁隧道里延伸的仙家残互联网数据流中奔涌的癫狂呓语曾以为秦始皇是独裁的祖后来才知他是第一也是最后一为凡人向神仙发起革命的“弑神者”赢用了一个近乎同归于尽的方法现我们依赖的核正在亲手拆掉他建立的保护层人们快要回来而他们都疯 (叠作者文凭这是作者第一本写文为兴趣爱可以但不要攻击作者!谢谢啦!)

主角:于明奎,林晚   更新:2025-10-10 18:15:22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于明奎是在一种缓慢而沉重的钝痛中恢复意识的。

那痛感源自后脑,像有人用厚布包裹着石头,一下下敲打。

更鲜明的是萦绕在鼻尖的消毒水气味,冰冷又刺鼻。

“醒了!

医生,他醒了!”

一个带着哭腔又强作镇定的女声刺破了模糊。

于明奎费力地转动眼珠,看到表姐林晚那张熟悉的脸。

她眼睛红肿,头发也有些凌乱,正死死攥着他的被角。

“小奎,感觉怎么样?

头疼不疼?”

表姐连珠炮似的问题砸过来,声音里满是劫后余生的颤抖。

他想说话,喉咙却干涩得发不出音节,只能勉强扯动嘴角。

下一秒,母亲的脸就占据了视野。

她的脸色有些苍白,眼角皱纹因为担忧而显得更深,但动作利落地用湿棉签沾湿他的嘴唇。

“先别说话,醒了就好,醒了就好。”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一只手始终紧紧握着他的手,传递着熟悉的、微凉的温度。

舅舅沉默地站在床尾,眉头紧锁,目光在他和医生之间快速切换。

“家属别围太紧,让病人透透气。”

护士走过来调整输液管,“脑震荡,加上轻微颅内淤血,醒来就是好事。

会有头晕、恶心,暂时性的记忆模糊或者视物模糊,都正常,需要静养观察。”

于明奎顺从地闭上眼,身体的种种不适此刻清晰地席卷而来。

后脑的钝痛持续不断,喉咙像被砂纸磨过,每一次吞咽都带着轻微的刺痛。

他试着想动一下腿,肋间传来的闷痛让他立刻放弃了打算。

这些实实在在的创伤感,将他牢牢锚定在病床这个现实里。

他再次睁开眼,目光无意识地落在对面那面粉白的墙壁上。

午后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上面投下斑驳的光影。

也许是药物的作用,也许是脑部受创的影响,他感觉那些光影的轮廓似乎在极其缓慢地蠕动,像某种粘稠的液体正从墙体内部渗出来,颜色暗沉。

他猛地眨了几下眼睛。

再看时,墙壁依旧只是墙壁,光影安稳。

“……就是有点晃眼。”

他听到自己沙哑地说。

“肯定是撞到头了。”

表姐林晚立刻起身,小心翼翼地调整着百叶窗的角度,“医生说了,这都是正常反应。”

母亲俯身,替他掖了掖被角,语气带着愧疚和无奈:“小奎,公司那边有个急单,客户催得紧,妈得赶过去处理一下。

晚晚在这儿陪你,我忙完就回来。”

她顿了顿,低声补充,“别担心钱,妈这儿有。

你爸那边……这个月的生活费我催他打了。”

于明奎点点头,表示理解。

他知道母亲经营着一个只有她和一个学徒的小裁缝铺,接单、改衣、应付挑剔的客户,几乎耗尽了她全部的精力。

她年轻时落下腰痛的毛病,久站或劳累后尤其明显,但远未到卧床不起的程度。

家里主要开销和他的学费靠铺子,而他每月2000块的生活费来自母亲,另外1500,则需要他时不时发信息提醒那个他己多年未见、据说正在西南某个小城“搞大项目”的父亲。

这笔钱时有时无,要起来总让他倍感屈辱。

母亲又叮嘱了林晚几句,才提着那个半旧的手提包,步履匆匆地离开了病房。

护士进来记录生命体征时,和林晚闲聊了几句。

“你弟弟恢复意识很快,好事。”

“谢谢您。

唉,我小姨一个人带他不容易,他这一出事……家里就他一个孩子?”

“嗯。

我小姨夫……不提也罢,人在外地,根本指望不上。

还好小奎争气,考上大学了,我小姨也算有个盼头。”

护士叹了口气,没再多问。

林晚是大西学生,课程不多,但毕业设计也到了关键阶段。

她在于明奎床边打开笔记本电脑,敲一会儿键盘,就抬头看他一眼,确认他是否需要什么。

“姐,你要是有事就去忙,我自己能行。”

于明奎看着表姐眼下淡淡的青黑,心里过意不去。

“没事,导师开会改到下午了,我陪你到那时候。”

林晚头也不抬,“你好好躺着,别乱动。”

下午林晚被导师叫走后,病房里彻底安静下来。

于明奎躺在病床上,盯着天花板,身体的疼痛和内心的焦虑交织在一起。

他摸出手机,屏幕裂了几道纹,但不影响使用。

班级群里己经炸开了锅,消息99+。

“@于明奎 卧槽兄弟你没事吧?

看到辅导员在群里说了!”

“明奎咋样了?

在哪家医院?”

“我们刚下课,下午没课的一起去看看?”

他看着一条条滚过的关心,心里有些发暖,但又带着一种疏离感。

他在班里人缘不错,但并非核心人物。

他大部分课余时间都花在了兼职和图书馆——他需要维持奖学金,那是他生活费的重要补充。

这种忙碌让他和那些可以尽情参加社团活动、周末聚餐出游的同学之间,无形中隔了一层。

第一个来探病的是室友王胖和班长李静。

王胖真名叫王磊,因为体型得名,他拎着一大袋水果和零食,咋咋呼呼地冲进来:“老于!

你可吓死爸爸了!”

李静则稳重得多,手里拿着几份打印好的课件和笔记。

“喏,这几天的笔记,重点我都用红笔标了。”

李静把笔记放在床头柜上,“高数讲到傅里叶了,贼难。

线代也快结课了,你落下的得赶紧补。”

“谢谢班长。”

于明奎接过笔记,纸张的触感让他感到一丝踏实。

学业是他最不能放松的战场。

“客气啥。

辅导员让你安心养病,假条他都批好了。

就是……”李静犹豫了一下,“下周的物理实验,错过可能要等期末统一补了,比较麻烦。”

于明奎心里一沉,实验课关系到平时分。

“哎呀先别说这个了。”

王胖打断道,掏出一个U盘,“哥几个帮你把实验数据测了,报告模板也弄好了,你到时候填填数据就能交。”

这份意料之外的帮助让于明奎愣了一下,随即真心实意地道了谢。

陆续又有几个同学来看他,病房里短暂地热闹起来。

他们聊着学校的八卦,哪个教授又点名了,食堂出了什么新黑暗料理。

于明奎听着,偶尔插一两句嘴,感觉自己似乎还和那个正常的校园生活连接着。

但他注意到,当同学们好奇地问起车祸细节,或者闲聊起周末去哪家新开的密室逃脱时,他会下意识地含糊其辞,或者沉默。

那个关于墙壁光影的瞬间错觉,以及内心深处隐隐的不安,像一层透明的薄膜,将他与周围的热闹隔开。

他甚至有些害怕独处。

当病房只剩下他一个人时,寂静会放大感官。

输液管里液滴坠落的声音,窗外遥远的车流声,都变得异常清晰。

他不敢再长时间盯着某处看,生怕那种诡异的“蠕动感”会再次出现。

时间在身体的隐痛、学业的焦虑和这种微妙的疏离感中缓慢流淌。

几天后,到了出院那天。

母亲来接他,神色比前几天轻松了些,但眉宇间带着连日奔波的疲惫。

表姐林晚也来了,帮他收拾着不多的行李。

天气很好,阳光明媚得有些刺眼。

走出医院大门,外面的车流声、人声扑面而来,带着一种久违的、喧嚣的生机。

他深吸一口气,不再是消毒水的味道,而是初夏空气里隐约的草木气息。

“回去好好休息,学校那边我给你请好假了。”

林晚叮嘱着,把包递给他,“课业别担心,笔记我让胖子他们共享给你。”

母亲去路边拦车。

于明奎站在原地,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却让他有些眩晕。

就在他下意识地环顾西周时,目光扫过医院门口那个光可鉴人的不锈钢垃圾桶表面。

光滑的金属面上,映出的来来往往的人影倏地晃动、拉长了一下,像是信号不良的电视画面,扭曲得不成人形。

他心脏猛地一跳,定睛看去。

影像恢复正常,行人步履匆匆,轮廓清晰。

是了,医生说可能会有短暂的视物模糊或变形。

他深吸一口气,一定是阳光太烈了,加上自己还没完全恢复。

母亲拦到了车,回头招呼他。

于明奎迈开步子,坐进车里,关上车门。

车子缓缓汇入车流,载着他,驶向那个需要他尽快回归的、充满压力的现实生活。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